資訊

訊息與公告

2012 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新聞稿

日期 2012-09-18
類別 新聞稿
地點 本中心
訊息內容 自從921大地震發生至今已13年,這十幾年來地震工程的技術不斷創新,然而以現今的技術水準仍然無法有效預測地震,因此平時的防震準備以及地震防災教育更顯得重要。

為推廣地震工程防災教育,鼓勵學生藉由參與科學競賽而激發創造力,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與英國文化協會於民國101年9月14日至16日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2012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本活動自民國90年起,迄今已歷經11屆競賽,參加國內外學生總數超過4100人,曾參賽過的國家包含英、美、日、韓、新加坡、印尼、印度、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澳洲、貝里斯、菲律賓與瓜地馬拉等15國。今年的比賽,總計共有研究生組20隊、大專組40隊及高中組40隊獲得參賽資格,總參賽人數將近500人,其中包含來自13個國家,184位師生組成38隊的國外隊伍報名參賽。

抗震盃活動將一連舉行三天,首先由9月14日的「抗震盃研究生組國際研討會」揭開序幕,會中將邀請所有研究生組參賽隊伍共同參與。透過研討會的形式,選手們將闡述模型設計理念,以及防震、隔震與減震消能的方法,藉以提供台灣學子與國際接軌的機會,並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9月15日為競賽活動之模型製作,高中、大專參賽隊伍必須在6.5個小時之內完成模型製作,並於完成後交由裁判審查、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獲准參加第二天的競賽。活動正式開幕為9月16日舉辦,在國家實驗研究院陳良基院長、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台北辦公室艾麗珊處長 (Alison Devine)以及陳學聖立委蒞臨致詞後,就依序開始高中、大專與研究生組的模型競賽測試。高中大專生組依照樓層面積的大小,在模型上加載至少7.5公斤的鐵塊,而研究生組則一律必須於每層樓加上10公斤、總計40公斤的鐵塊。高中大專組模型將以各種不同震度的地震進行測試。測試開始時的第一個地震震幅並不大,然後震幅逐漸加大,直到競賽規定的最大地震強度或所有模型崩塌為止。而研究生組則開放參賽學員自由設計各種隔減震裝置,但模型必須要在競賽規定之地震力下倒塌才能獲得高分。

模型安置於振動台測試之前,均事先記錄每一個參賽模型的質量,模型測試中則會記錄造成該模型破壞時的地震強度。這些數值將被用來計算每一個模型的效率比,經由振動台測試後,每組將評選出前三名效率比最高的模型,頒發獎金及獎盃給製作該模型的小隊。此外裁判團會票選出「結構設計創意獎」、「建築美觀設計創意獎」、「海報製作獎」等各種獎項頒發金額不等之獎金與獎狀鼓勵年輕學子。

比賽過程高潮迭起,今年雖然國外參賽隊伍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但是台灣學校隊伍表現為歷年最佳,高中組、大專組與研究生組冠軍均獎留台灣。高中組由去年冠軍隊伍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再度蟬聯寶座,他們利用有效的輕量化設計,而且在梁柱接頭間使用橡皮筋加以固定,利用橡皮筋的韌性有效抵抗在地震測試下因模型形狀不對稱而造成的扭轉破壞。大專組則由中國科技大學獲勝,他們設計的模型相當的輕,且各樓層的樓地板面積大,足以放置夠多的質量塊,而且通過大專組最大測試地震力800gal的考驗,所以獲得冠軍。而研究生組則是由國立台灣大學奪冠,他們提出雙針筒設計,亦即將左右兩頭均裝設針筒作為阻尼器,且雙針筒之間採對流方式,在地震力太大時可適度將力量分散。往年雖然也有隊伍利用針筒作為阻尼器,但均為單針筒設計,亦即左右兩邊針筒不互相連通,以致於在地震力超過單一針筒(阻尼器)可承受的壓力時,容易造成針筒與模型之接觸面間的破壞。

高中組第二、三名分別由Henderson Secondary School(新加坡達善中學)與臺北市私立方濟高級中學獲得。大專組第二、三名則由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大學)與高苑科技大學獲得。研究生組第二、三名由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馬來西亞大學)與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Diliman(菲律賓大學-蒂利曼)獲得。

如有需要,歡迎下載新聞稿 PDF 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