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於本中心

沿革

行政院國科會為有效推動我國震災科技之研究與發展,擇定於國立台灣大學校園內,設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於民國七十九年正式開始籌建工作,其中建築經費由台灣大學支應,設備及爾後每年之運作經費則由國科會編列,並以專案委託研究方式撥付國立台灣大學管理。本中心歷經多年之籌建,至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底始正式啟用研究大樓,其設立之宗旨為設置地震模擬試驗室,利用大比例尺或足尺寸靜動態試驗方式,提昇與落實地震工程之研究。另外也結合國內外與地震工程有關之學者及工程師,從事有關地震工程之基本研究和應用研究,分別從理論或試驗方面解決國內工程界之耐震問題,帶動地震工程科技研究之創新,提升學術研究地位。並同時配合震前準備、震時應變、震後復建之需要,整合國內學術資源,執行整合型計畫,發展地震工程新技術,以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最終目的。

為使國家實驗研究單位能充分發揮效能,增加組織運作之靈活性,國科會於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完成「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經行政院核定,於民國九十一年五月立法院通過後,本中心正式於九十二年六月由國科會所屬單位轉型為財團法人組織型態,為本中心目前設置之依據。

為研發近斷層抗震技術,國家實驗研究院於102年12月獲行政院核定「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第二實驗設施建置計畫」,建築興建工程5億元,分由公共建設經費支應3億元、成大出資1億元及國研院自籌1億元;長衝程高速度地震模擬振動台等大型實驗設施建置8億元,由科技預算支應。並由國研院與成大簽定「國立成功大學經管國有土地租賃契約」,提供歸仁校區土地,於106年8月9日,由國研院與成大共同舉辦開幕啟用典禮,在國內外友人共同見證與祝福下,宣告具國際獨特性及優異性能的地震工程大型實驗設施正式啟用,期許未來本實驗室能充分發揮效益,為降低地震損失善盡重大貢獻。配合功能互補的臺北實驗室南北呼應,將可成為國際地震工程研究重鎮。另臺南實驗室將逐步建置風機關鍵組件測試平台,鏈結沙崙綠能科學城與聯合研究中心,為我國綠能產業發展共盡心力。

定位

  1. 營運地震工程共同實驗研究設施及相關資料庫,支援地震工程學術研發。
  2. 建構風險管理之研發與服務平台,提供地震防災規劃及應變之資訊。
  3. 擔任地震工程研究先驅,促進耐震設計評估與補強技術提升與落實。
  4. 構築地震工程產學界之橋梁,帶領技術創新及知識之傳播與普及。

發展

近年來,地震工程耐震減災策略的世界趨勢,由最基本的「結構大震不倒、小震不壞」基本要求,進而要求「震後功能性的維持」,已發展到最近的「強化國家震後恢復力」。本年度國震中心擬持續提升核心技術與設備之能量,支援與整合國內產官學界,針對「耐震設計、評估與補強」、「境況模擬與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預警」等三大研發主軸進行研發,並將成果落實應用,提升國家整體之耐震能力,期能達到打造耐震永續家園的長期目標。

願景

為兼顧研發、服務及育才,減輕國內地震災害之損失及衝擊,國震中心將持續配合震前準備、震時應變、震後復建之需要,利用實驗設施、實驗方法、分析技術及地震相關資料庫之優勢,整合及培訓國內相關研究人才,強化國際合作管道,期為國際地震工程研究之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