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中心首頁 / 成果 / 中心技術報告 / NCREE-2018-023

中心技術報告

NCREE-2018-023

時間 2018-12-30
標題 利用初達波特徵推估最大樓板加速度反應之研究 (不公開)
作者 [許丁友] [梁家瑋] [林沛暘] [江宏偉] [林定潔]
摘要 強震即時警報主要目的為能在強震波來臨前,準確於當地提出警報,以避免人員的傷亡與財產的損失,同時避免因為過度預測的誤報,所造成社會成本的損失。因此,準確的分辨該次地震是否會對於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為強震即時警報技術研發的首要目標。然而,實際上造成傷亡與損失的,並不是地震本身,主要為地震導致結構物破壞(例如建築物倒塌、橋梁斷裂、交通運輸脫軌、水壩潰提等,為主要的傷亡來源)、結構物附屬設施掉落或損壞(例如天花板掉落、儲存櫃倒塌砸傷人員、瓦斯管線斷裂造成火災等)、重要設備物的損傷或功能性喪失(例如重要歷史文物受損、高科技面板廠房Stocker內產品破裂、高科技晶圓廠房爐管內產品破裂、高科技廠房內Scanner當機導致無預警長期停工等)等等。考慮結構型態的不同所呈現的結構特性亦不同,且各類結構物的受震後反應皆不同,較難以用統一方式概括。本研究擬結合人工智慧與結構動力特性分析技術,發展結構受震反應快速評估技術,期能助於估計對於各類結構物、附屬設施及設備物的可能損害程度,以及所引致的人員損傷程度,更為準確的分辨來臨之地震是否可能造成傷亡與損失,期能藉由自動化控制的輔助,獲得更佳的警報效果。本研究擬採用初達P波前三秒內資訊,配合人工智慧技術建立類神經模型,並推估即將來臨之地震訊號在頻譜振幅與頻譜相位中的含量,進而推估地表地震訊號。將所得地表訊號結合目標結構物各樓層之轉換函數,即可大致推估出各樓層的最大受震加速度反應。最後,利用雙塔試驗模型、中科管理局大樓及兩棟建築物等案例探討此研究在實務上所能達到的成果。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出之方法大致上皆可有效預測的最大樓板反應。其中,在實驗室之雙塔試驗模型,以及兩棟建築物的案例,其預測結果較為準確;相對的,在中科管理局大樓案例預測結果較為不準確,且不論是使用量測訊號所得之轉換函數,或是有限元素模型所得之轉換函數,結果均較為不準確,其原因可能為該結構系統較為複雜所導致。最後,目前本研究所探討的案例仍不足,未來應增加案例,並探討應用於各種不同形式結構物之可行性。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