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中心首頁 / 成果 / 中心技術報告 / NCREE-2002-006

中心技術報告

NCREE-2002-006

時間 2002-03-01
標題 全國液化圖之製作及評估方法之研究-台中市和南投縣
作者 [褚炳麟] [徐松圻] [林成川] [李明翰]
摘要 臺灣島乃因板塊碰撞擠壓與抬昇之兩次主要造山運動而形成,因而島內多褶皺與地震引發之斷層,且臺灣島位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之西側,由於板塊碰撞運動至今仍在持續中,因而造成臺灣地區地震活動甚為頻繁。而土壤液化在過去地震及民國88 年921 集集大地震中均曾引發不少災害,因此,針對強震作用下有發 生液化之可能地區,進行鑽探資料之蒐集、建檔與初步液化潛能評估,將 對地震防災與救災、建物重建、補強與新建等方面有所助益。而本計畫之 主要目的,即在於建立台中市與南投縣地區之液化潛能分區,以預測日後 強震下台中市及南投縣地區發生災害之可能位置和發生機率,以作為防災 與救災規劃之依據。 民國88 年9 月21 日凌晨1:47 分發生於台灣中部的集集大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3.85 度,東經120.81 度,即日月潭西偏南12.5 公里之處,芮氏地震規模高達7.3,造成2,300 多人因而喪生,近18,000 棟房屋全倒或半倒。此次921 集集大地震為一淺層之地震,係車籠埔斷層大規模錯動及能量釋放,導致明顯之地表破裂。其中所造成之地表隆起高差、地裂長度和所量得之最大地表加速度,均創下百年記錄,因而造成臺灣許多地區(尤其是中部地區)許多建物破壞和重大傷亡。 本次集集大地震,震出了許多有關建築設計、結構系統、大地工程、工程地質、耐震規範、施工管理和人為疏失等問題。其中,因地震而發生土壤液化現象,在台灣有記載以來,自1904 年至1964 年間,共約有12 次且其相關地震規模均不小(吳偉特,1979)。而此次921 大地震除了規模大、震央淺及歷時久之外,在台中地區震央附近所量測到之最大地表自由場加速度亦是相當驚人。根據中央氣象局佈設在台中市及南投縣市各測站,針對地表自由場加速度峰值之量測結果,如表1.1 與表1.2 所示,其中在台中市南區忠孝國小測站之震度為6 級,其水平東西向之自由場加速度峰值達256.9 gal,台中市北屯區光正國小之震度為6 級,其水平南北向之自由場加速度峰值竟高達438.68 gal;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測站之震度則為6 級,其水平東西向之自由場加速度峰值約達989.22 gal,在南投縣名間鄉新街國小測站之震度為6 級,其水平東西向之自由場加速度峰值達983 gal。 就大地工程方面而言,臺灣中部地區也因這次地震在許多地方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土壤液化現象,包括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嘉義縣與雲林縣等地區均有發現液化現象及因液化而導致嚴重之災情。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乃是希望經由廣泛鑽孔資料之蒐集,以及以現有地形與地質資料之判斷來建議台中市與南投地區之工程地質分區,並進行台中市與南投縣初步液化潛能之評估,以預測及對照地震來臨時台中市與南投縣地區發生土壤液化之災害區域及可能性,並作為將來防災和救災規劃之依據,及建物重建與新建之設計和施工的參考,最後可提供將來有關液化分析與其他研究之基本資料系統。 由於921 集集大地震震度之大及延時之久,因而導致台灣多處地點發生液化噴砂等災情。鑒於台灣以往12 次有記載之土壤液化現象如表1.3 所
關鍵字 土壤液化,潛能圖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