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中心首頁 / 成果 / 中心技術報告 / NCREE-1993-004

中心技術報告

NCREE-1993-004

時間 1994-12-01
標題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現地實驗園區動靜態土壤特性研究
作者 [李咸亨] [劉聰桂] [林炳森] [李崇正]
摘要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之現地試驗園區位於蘭陽平原,未來將利用本區之地震頻繁特性進行各項足尺模型試驗(full-scale model tests)。但是,任何地震工程分析皆須由地層條件之了解做起,因此本專案擬在各綜合研究案尚未施行之前,先進行此基本資料調查、試驗及分析,以配合研究計劃之推動。 臺灣本島位於大陸與海洋板塊之碰撞帶,由於地殼擠壓的影響,使得本島處於一個地震頻繁的區域。又由於蓬萊造山運動的影響,本島高山林立,平原面積不多。而形成之沖積環境地質歷史往往主宰著平原和盆地地層層序之分布及地質材料的組成。蘭陽平原位處隱沒帶弧-溝(Arc-trench)系統之弧後( Back-arc)張裂帶,亦即為沖繩海槽的西南端,加上近數萬年來的全球大規模海進海退現象,使得蘭陽平原地層形成的地質背景與地層岩性的分布皆較為複雜。 Hardin & Black(1968)、 Humphries& Wahls (1968)和Anderson & Woods (1976)研究指出土壤在受到持續固定圍壓時,其Gmax會隨時間而增加,在主壓密完成後,Gmax與對數時間成線性增加關係,而持續的低振幅振動對其線性的增加率並不造成影響。Afifi & Richart(1973)之研究指出土壤平均顆粒粒徑愈大,則剪力模數隨對數時間增加率將較低,而平均顆粒粒徑愈小,則增加率會增大,且變化範圍較大。 Anderson & Stokoe II(1978)曾定義動態剪力模數增加率IG並正規化為NG,以利時間效應之估算。而根據Liu(1990)之研究,蘭陽平原之一般地表地質歷史為表層約500年,地下深度50公尺處約13000年,對於前述文獻所謂之”時間影響”顯然關係極大。因此,平原下地質狀況之了解及動、靜態工程性質的探討,誠為目前迫不及待的探討主題之一。
關鍵字 足尺模型試驗,靜態土壤特性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