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榮譽欄

恭賀本中心歐昱辰兼任研究員之研究論文榮獲2017年美國混凝土學會之華森最優秀論文獎章

2017-08-30
image
臺大歐昱辰教授與台科大 Dimas Pramudya Kurniowan 榮獲2017年美國混凝土學會華森最優秀論文獎章
image
ACI 理事長 Michael J Schneider 頒發獎章合影

本中心歐昱辰兼任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生 Dimas Pramudya Kurniowan 所撰寫之「Effect of axial compression on shear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論文,榮獲2017年美國混凝土學會(ACI)華森最優秀論文獎章(ACI Wason Medal for most meritorious paper)(圖1及圖2),為該獎章自1917年設立迄今,第一百年度的獲獎者,也是大中華地區第一次獲得此獎章。歐昱辰教授於該論文中提出高強度鋼筋混凝土柱隨軸壓力上升,剪力強度先上升後下降之理論模型與規範修改建議,對混凝土結構科技之進步有顯著貢獻。

image
本中心黃世建主任(左一)特邀請臺大土木工程學系張國鎮教授(右一)蒞臨本中心給予執行團隊表揚並頒發紀念品,以玆鼓勵

本中心從2004年起在「新型耐震結構工法之研發」的計畫中投入研發鋼板剪力牆(Steel Plate Shear Wall)耐震技術,在研究過程中多次藉由與國際先進研究團隊合作的模式來帶動研究效能。包括2004年與2006與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簡稱UB)的合作實驗計畫。在2012-2013年間,本中心協同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簡稱UW)與 UB進行國際合作,執行「2012 NCREE-SC-SPSW-NEESR 自復位鋼板剪力牆研究計畫」,共同研發受震自復位鋼板剪力牆。此一國際合作計畫同亦時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之“NEESR-SG: Smart and Resilient Steel Walls for Reducing Earthquake Impacts”計畫補助。

研究團隊結合鋼板剪力牆的高效制震與消能能力,以及鋼骨預力梁柱接頭的受震自復位機制,構造一種新穎的受震自復位建築結構耐震系統,稱為「自復位鋼板剪力牆」,能顯著降低結構震後維修成本,確保建築物在震後迅速恢復營運。研究團隊秉持資源共享與整合的理念,根據各團隊所屬實驗室之專長與特性,進行一系列試驗研究,包括:(1)本中心反力牆與強力地板實驗室之實尺寸兩層樓構架擬動態試驗;(2)水牛城大學實驗室的1/3縮尺三層樓構架靜態試驗與振動台試驗;以及(3)華盛頓州大學實驗室之大尺度SC-SPSW子結構靜態試驗。